閱讀小組:卡爾‧施米特的政治神學
日期:7月21日(星期四)
時間:晚上8時至10時
地點:序言書室(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樓)
主持:彭礪青 (浸大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畢業)
我們先前以閱讀討論會的形式,讀過阿甘本的《例外狀態》,這本涉及法學、語言學、神學的著作以卡爾‧施米特(Carl Schmit)的《政治神學》(Political Theology)為討論基點,尤其是《政治神學》的第一句話﹕「主權者決斷例外狀態。」更是引起種種關乎國家主權的迷思,就讓我們就回到這本引發爭議的法政治學著作,向卡爾‧施米特進行詰問。
《政治神學》是一個值得討論的文本,我們可以閱讀卡爾‧施米特如何以「決斷論」解釋國家決策在憲法中的位置,從中窺探他對自由主義的深刻唾棄,並檢驗這種唾棄是否完全,我們亦可對比阿甘本的《例外狀態》,思考他對卡爾‧施米特的批判是否到位。
活動將以閱讀小組的形式進行,自七月廿一日(星期四)開始,每星期四晚上八點至十點舉行,歡迎曾參與《例外狀態》閱讀討論會的朋友,及所有對卡爾‧施米特的《政治神學》感興趣的朋友出席。
閱讀文本﹕
“Political Theology: Four Chapters on the Concept of Sovereignty” (Carl Schmitt, tr. George Schwab, with a foreword by Tracy B. Strong)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 edition (January 15, 2006; ISBN: 9780226738895)
回最上
【惡搞=侵權???】研討會
日期:7月29日(星期五)
時間:晚上8至10時
地點:序言書室(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樓)
嘉賓:林藹雲、葉蔭聰、羅沃啓
主持:林子健
主辦:網絡自由關注組
不少網民愛惡搞歌曲或圖片,宣洩對時事的不滿。近日,政府建議修訂版權法,訂明將版權作品加以修飾或改動部份內容進行發佈,就算非牟利用途,亦可能屬違法(刑事)侵權行為。
有認為政府的建議修訂是一種23條惡法斬件上台的做法,亦有認為這是進一步保護版權。
由「網絡自由關注組」主辦【惡搞=侵權???】研討會,將介紹有關修訂對網上惡搞的影响。
You Must Change Your Life 生活與環境系列 4:
掌握觸動 - 環境科學家的新詩意象
日期:7月30日(星期六)
時間:晚上8時
地點:序言書室 (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樓)
嘉賓:何建宗 (生能學家)
主持:鄭依依
1907年,德國詩人里爾克(Rainer Maria Rilke)在他的詩《Archaischer Torso Apollos》中從讚賞太陽賦予生命能量,繼而到提出「你必須改變你的生活」(you must change your life)。當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來到一個批判性的反思關口時,里爾克所提倡的「改變」更能用於今天的社會。You Must Change Your Life 生活與環境系列試圖探討後現代生活和環境公義所引伸的種種反思,以探討在香港以至全球新興的後現代生活體驗。如果我們需要改變,那該如何改變?
系列來到第四回,由生態學家何建宗教授,與大家分享生活中的簡易能源管理與生態保育。
You Must Change Your Life 生活與環境系列是一連串試圖透過講座及出版來引起大家對後現代生活和環境公義所引伸的種種反思,以探討在香港以至全球新興的後現代生活體驗。
如果我們需要改變,那該如何改變?
講座重溫:
1.
環境裡的糾結與結連(主講:戴秀慧)
2.
當生活的「設計師」 (主講:陳曉蕾)
3.
新時期鄉村建設運動(主講:袁小仙)
更多You Must Change Your Life 生活與環境系列資料:
網站:
www.roundtable.com.hk/rnb | Facebook群組:Roundtable Synergy Books
電話:2111 5882
傳真:2111 5883
觸摸上帝:康托爾的無限
日期:7月31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5時至7時
地點:序言書室(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樓)
講者:黃杰(加拿大卑詩大學數學系(邏輯學))、曾浩年(中文大學哲學系)
主辦:齊澤克學會 www.ZizekSociety.org
主持:唐健、張嘉榮
(本講座是海德格後最重要當代思想杰作《存在與事件》(Being & Event)入門之一)
「沒有人能夠把我們從康托爾建立的樂園中趕出去。」-希爾伯特說
YOUTUBE片導賞:http://www.youtube.com/watch?v=Cw-zNRNcF90
為了理解巴迪歐提出的『數學就是本體論』--換言之,是存在的基礎--我們首先要稍為了解一下現代數學的創新(以日常語言而不是技術符號),為了理解現代數學的創新,我們必須了解最偉大的現代數學家康托爾的生平、讓康托爾帶領我們觸摸真實可證的『無限』--無限是甚麼?--假如它不是內在於人的存在、不是內在於萬物?另外,我們也會簡介Godel 的『哥德爾不完備定理』,此定理直接涉及符號/象徵系統、單一、多樣及其表現(presentation )等關鍵哲學問題。
康托爾(Georg Ferdinand Ludwig Philipp Cantor,1845年3月3日-1918年1月6日),德國數學家。現代集合論及整個微積分基礎的創立者,康托爾自1869年任職於哈勒大學,由於超前的研究成果被同行壓制,並受到以利奧波德·克羅內克為首的眾多數學家的長期攻擊,患抑鬱症,1918年病逝於精神病院。當代數學家絕大多數接受康托爾的理論,並認為這是數學史上一次重要的變革。大衛·希爾伯特說:「沒有人能夠把我們從康托爾建立的樂園中趕出去。」
此讀書會適合對以下學科有興趣或有背景者:數學、政治學、哲學、文學、左翼理論、社會學、精神分析、文化人類學、文化研究、電影及傳播。
黑木崖
日期:7月31日(星期日)
時間:晚上9至10時
地點:序言書室(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
直播網址:
http://www.hkreaders.com/?page_id=173
或
http://www.ustream.tv/channel/hkreaders
講者/題目:待定(請加入本店facebook群組,留意宣傳)
主持:李達寧(序言書室負責人)
序言書室走上網路廣播!在鬧市中,爬過樓梯、坐過陳舊的電梯,就可到達一個神秘的角落。居高臨下,望著旺角街頭,讓知識點指天下!黑木崖是一個清談節目,每次都會邀請不同學術背景的嘉賓,哲學、社會學、文化研究、文學、藝術,就著當時最熱門的話題,以獨特的角度闡釋和評論。我們會現場即時錄播。讀者可以親身到場參與討論,亦可留在家中欣賞網上直播,之後亦有網上重溫。
《你的弟兄姊妹在哪裡?—-同性戀與華人基督教會》發佈會
顛覆異性戀霸權的同志愛空間
日期:8月5日(星期五)
時間:晚上8時至10時
地點:序言書室(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銀行中心Body Shop對面〕)
協辦:女同學社‧dirty press
講者:歐陽文風(《你的弟兄姊妹在哪裡?》作者,美國大都會教會牧者,著有《神愛同志》、《同志愛神》等書)
曹文傑(人稱小曹,香港中文大學性別研究博士候選人,女同學社執行幹事)
主持:曹文偉 (人稱大曹,香港中文大學祟基學院神學院神道學學士)
毫無疑問,異性戀霸權一直宰制著大部分人的情/性經驗和關係,而基督教右派也一直是異性戀霸權中的主力。在異性戀霸權文化中,不少人根本沒法自由地建立其他情性關係,還一直受到打壓、逼迫。在顛覆異性戀霸權的路上,同志為先鋒,為後來的性小眾開路。
『小李飛刀』奎因:一刀結束邏輯實證論的名篇導讀
日期:8月6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5至7時
地點:序言書室(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樓)
主辦:齊澤克學會 www.ZizekSociety.org
講者:黃杰(加拿大卑詩大學(邏輯學))、曾浩年(中文大學哲學系)
主持:唐健、張嘉榮
(本講座是海德格後最重要當代思想杰作《存在與事件》(Being & Event)入門之二)
大家有無聽過小李飛刀例不虛發?作為分析哲學家「二五仔」的邏輯學家奎因仿佛李尋歡的飛刀,在分析哲學最興高采烈的時候一招結束了邏輯實證論的生命,現在我們從奎因的生平和問題意識開始,嘗試以日常的語言介紹一下奎因的名篇『Two Dogmas of Empiricism』的理論和含意,帶領大家了解符號和『真實』之間的『夢幻』的關係--千百年來,連邏輯學家都無法搞清楚何謂『真』何謂『假』,但通過奎因,至少我們可以否定一種人類史上最夢幻的『實在論』:邏輯實證論』,欲知真假,不容錯過!(奎因亦是當年發動學者反對劍橋大學頒發榮譽學位給解構主義祖師德里達(Derrida)的「幕後黑手」)。
此讀書會適合對以下學科有興趣或有背景者:數學、政治學、哲學、文學、左翼理論、社會學、精神分析、文化人類學、文學、文化研究、電影及傳播。
本土論述研討會2011
危機社會 x 想像新界 x 本土性別
第三講:本土的性與別
日期:8月13日(星期六)
時間:下午3時至5時
地點:序言書室(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樓)
主講:金曄路副教授(汕頭大學法學院副教授 )
/文潔華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人文學課程和宗教及哲學系教授)
主持:王慧麟
除了平機會、女性就業等政策外,性別的張力其實亦滲入我們生活的每一個環節:那些叫人既要瘦身又要豐胸的廣告、不斷告訴大家「白即是美」的產品、以至是每季最新的時裝潮流,職場內的空間、敗犬剩女等語言,似乎成了管理身體的幽靈。在高喊男女平等的時代,那些曾經管束著婦女身體的纒足帶,是否已不知不覺間隔代再生?
古今中外,哲學課題都不離「希望」這個題目。「希望」是人生哲學裡非常中心的課題,我們面對現實、不滿時,除了憤怒失落,還會有所希望,但希望往往很高很遠,要達到非常困難。這個The Art of Living 系列今次談到希望。哲學家論過希望,心理學家也有談到。正向心理學說明希望是對未來作出最好的想法,並且相信最好的未來能夠實現。作者大概認同這論調,不過他認為從亞里士多德的美德(virtue)角度來看待希望較為貼切。希望跟現代人所想的不同,它不只是一種心理狀態,也不僅僅是一種人生態度。透過概念、理論地釐清,加上實際不同場域(醫院、政治、宗教)關於希望的舉證,作者說明希望關係到人生的意義、知識與美感、自我身份認知、社會倫理等哲學大課題。
「文有文鬥、武有武鬥,革命若要成功便一定要流血!」這種氣勢並不是最近從八十後學回來的。鄉議原來一直就有抗爭的傳統。打開薜鳳旋的《新界鄉議局史》,可以見到自1905年始,英國殖民者闖入新界,實行「集體官批」,新界人就一直聯合起來與之周旋。許多所謂長期利益,也是他們努力抗衡的結果。土地從來是問題的核心。而隨著香港社會的發展,鄉議局亦一直相應改變自己的角色,適應時代。要了解原居民、新界土地、以至鄉議局與政府的多重關係,窺見殖民政府拉一派打一派的,又要左右逢源的計策,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
這是一本從另一角度切入媒體研究的著作,詹戈帝塔持有人類學博士學位,卻也開辦了「海德格與維根斯坦」、「媒體理論史」等課程。對熟悉麥克魯漢或尼爾‧波茲曼等媒體理論大師的讀者來說,也許會在不經意間發現這本書切入問題的角度有點不同,對,就是一種「人類學」角度。作者不是以現今媒體及科技為主題,而是以「媒體上身」這種「現代人狀態」作為討論要點,彷彿觸及了當代哲學討論現代性問題時的進路。與麥克魯漢等人的著作相比,詹戈帝塔的文字更通俗化,更充斥今日美國流行文化現象討論。本書作者認為「媒體上身」令人遠離了充滿「必要性」和「偶然性」的真實世界,而人透過媒體所能看見的虛擬世界卻充滿了各種各樣的選擇,令我們以各種習以為常的反應進入政治事件、人際關係、工作甚至私人世界。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在網絡及資訊發達的時代裡,人類在公共領域、家庭及私人世界中種種光怪陸離的思維活動、情感反應和行動背後,如果去掉了媒體的一切的宰制和宰制和影響,人還會是甚麼﹖